松原特产
联系我们

地  址: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东路2600号

联系人:吴经理

手  机:13080081122

电  话:0438-3110781

传  真:0438-3110781

邮  箱:songbinlaocu@163.com

松原特产
当前位置:首页 > 松原特产 > 松原特产
松花江的水,伯都纳的粮,老醋仙的方
作者: 发布于:2015/6/23 16:08:50 点击量:
 松滨百年老醋
  上海伊人为之疯狂
  百年前,一山西醋仙逃荒到松原,在伯都纳酿出鲜香俱佳的头等好醋。现金,松滨醋厂依然用着醋仙留下的方子和工艺,
  厂长王彦龙说:“我们丝毫不敢走样”。
  松原江北,有个挺破的大院。
  面积,一个足球场那么大。
  房子,三四十年了。
  院里的大锅、陶缸等家伙什,“岁数”也已近百。
  可就这么一个又老又破的地方,却出奇的招人。
  每天,全国各地的大车小辆,进院无数。
  不少江南市民,骑着摩托或自行车,专程到这个院来买东西。
  这里,就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松滨老醋厂。
  山西醋仙来到松原
  全国各地,制醋的企业,“老鼻子”了。
  松滨老醋厂有啥魔力,能把那么多人吸引过来?
  这事,还得从100多年前说起。
  1911年,山西人赵守信,逃荒到松原。
  本以为,东北地方大,随便圈块地,就能安个家。
  哪成想,松原地面,都已“名花有主”。
  老赵在这儿,晃了几天,啥活也没找到。
  这天,失望的老赵,钻进了一家面馆。
  落座后,他点了碗面,要了盘肉。
  随后,就喊店小二,上醋。
  店小二拿来一壶醋,老赵掀盖一闻,说这醋不够味。
  小二又换来一壶,老赵闻了,还是摇头。
  后来,小二也不耐烦了,说他这人太矫情,喝个醋还挑三拣四的。
  老赵也不示弱,说没有好醋,开什么面馆?这样的馆子,早晚得黄。
  两人这席话,被面馆掌柜听见了。
  掌柜姓戴,脑瓜挺活,他在城里,即开饭店又开粮店。
  他走到老赵面前,问他:“先生看这醋,到底差在哪儿?”
  老赵说,水不错、粮不错,差就差在发酵出来的味道上。
  一听这话,戴掌柜意识到,这是个制醋高人啊。
  随后,摆下一桌菜,邀老赵共饮。
  饭桌上,老赵说,他从山西怀仁而来。
  老家,就是有名的醋村。
  山西人,都会做醋,一日三餐也不离醋。
  就连前线的兵勇,在打仗前,不靠喝酒壮胆,而靠喝醋提神。
  后来,老赵的父亲,研制出一种红曲发酵法。
  这种曲子做出来的醋,味道更冲。
  兵士们夜间作战时,稍有困意,就喝口这种醋,顿时精神百倍。
  靠这一招,老赵的父亲,被成为“醋王”。
  因为天天跟着父亲做,老赵对这套方法,也是了然于胸。
  村里人,称他为“小醋仙”。
  再后来,家乡战乱不止,活不下去了,他不得不背井离乡,来到东北。
  听了这话,戴掌柜连忙起身,握着老赵的手说:“真不知先生做出来的醋,到底是什么味儿。”
  老赵说的开心,喝的高兴,连忙说:“好办好办。戴掌柜如此看中我老赵,我也要出手回报,制出纯正山西老醋,让戴掌柜尝尝。”
  就这样,老赵留在了松原,开始展露他的制醋手艺。
  他做出的醋,味道香醇,喝上一口,回味无穷。
  老赵把醋坛,摆在面馆门口。
  有些人,正在街上找饭店。
  路过面馆时,被一股醋香吸引,顿时食欲大开。
  不久,小面馆就出名了,天天客似云来。
  原本,松原也有些制醋作坊。
  后来,大家买醋时,不去那些作坊了,都到这个面馆,点名要买“赵老西”的醋。
  一年到头,戴掌柜卖醋的钱,比卖面条赚得还多。
  后来,戴掌柜决定,开个酱菜园,专卖醋和酱。
  园长,就由“赵老西”担任。
  松滨老醋成东北新三宝
  解放后,赵老西因身体原因,离开了酱菜园。
  菜园,也改成了松滨老醋厂。
  这时的醋厂,开始吃老底,糊弄老客。
  制醋工艺,能省就省,味道,大不如前。
  这时,山西的老陈醋,杀了过来,占据了松原地方大量市场。
  眼瞅着醋厂要黄摊子了,有个人,心里非常急。
  这个人,叫王彦龙。
  上世纪90年代,他接手醋厂时,醋厂已是个乱摊子。
  咋把企业搞活,老王天天琢磨。
  琢磨来琢磨去,他发现,制醋这东西,还得回归传统。
  赵老西留下的曲槽子、100印的大锅,重新使用。
  老套的倒缸手法,重新开展。
  ***主要的,是在水、粮和曲子上把好关。
  水,就用从长白山留下来的第二松花江的水。
  ******好水-----农夫山泉,就产自长白山。
  粮,就用本地产的高粱。
  而松原,正好于***适合高粱生长的纬度上。
  高粱籽粒饱满,各种营养物含量非常高。
  再有,就是曲子。
  没有好曲子,再好的水、再好的粮,也酿不出香醇的醋。
  曲子,就选用原来“赵老西”使用过的红心曲或青茬曲。
  本以为万事俱备,可甩开膀子开干时,又遇到了难题。
  倒缸,是个重活。
  一缸的曲子,要连倒五遍。
  曲子,从一个缸倒到另一个缸里,然后再接着倒。
  倒的同时,缸下还要用火烤。
  干这活,不只身体累,还会被烤得满身大汗。
  有的工人,坐在地上抱怨,“为啥不买个设备,机器一转,把这些曲子搅拌一下就完了呗。”
  可用这种方法,曲子发酵的味道,就是不如人工的好。
  为稳民心,老王发话了:厂子目前这个状况,只能靠醋的味道取胜。
  想干,就留下来。一年时间,他保证把厂子效益扭转过来。
  不想干,他也不强求,现在就可以走,回家哄老婆孩子去。
  大家按老王的土办法,干了一年后,果然“多云转晴”了。
  到了市场后,松滨老醋,非常受欢迎。
  不少饭店,一开始试着买。
  可买了之后发现,饭店里有了松滨老醋,客流量增加了。
  到后来,饭店主动来人,到厂里提货。
  吃了一年苦,松滨老醋,打出名声了。
  而且,在醋制出来后,老王还会请很多人来品尝。
  大家在咸淡、色度上提出想法,他再围绕这些想法,进行改进。
  这样一来,松滨老醋,不像山西老醋那么咸,口味更适合东北人。
  慢慢地,醋厂工人收入增加了,松滨老醋名声又大了。
  它产的“松滨·扶余“老醋,更成了整个吉林省的招聘醋。
  至今,还有个东北新三宝顺口溜:正阳河酱油、扶余的老醋、三岔河的60度。
  这里的“老醋”,就指松滨老醋。